本网讯(通讯员 黄凤婵)本学期我承担了《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》课程,授课对象为20级工程造价专业本科学生。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,教学内容较复杂,难度较大,并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。因此,对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。
1.课前做好课堂教学环节设计,以案例驱动教学
每次课前,我都会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环节设计,尤其注重案例驱动教学。首先设计第一个案例,即提出问题,通常和日常生活相关,引发学生的思考。第二步结合教学内容紧扣课本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。第三步,提出工程案例,依据基本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。第四步归纳总结。比如,在“预算定额的应用”这一节,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案例情景,即:更换团购套餐中的细项,对套餐的价格会产生什么?如何快速地计算新套餐的价格?学生主动思考之后,再结合课程内容“定额的换算”,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,实现从生活语境到教学语境的转换,让学生更快地接受专业知识。最后通过工程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总结,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,而且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。
2.课中、课后加强线上教学平台的运用
每次课程我均会在雨课堂平台上同步开展教学。一方面,上传课程课件及学习资料,可以帮助因疫情无法返校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,以及全班学生更好地课后复习;另一方面,利用雨课堂平台的扫码签到、随机点名、投稿等功能,实现平时成绩考核,使教学数据更清晰,更利于学情统计和分析。另外,我在英华学堂上也同步开展了课程资源的建设,如课后作业均在英华学堂上发布,让课后作业的练习形式更丰富多样、更高效,也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。
3.结合专业软件需求,加强应用能力培养
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多且复杂,对学生的识图能力、空间想象能力、实践能力要求较高,因此学生如果基础课程没学扎实,就会感觉学习本门课程难度很大,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。基于这样的现状,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,尽量突破传统教学限制,和专业软件相结合。比如,在“建筑面积计算”一节中,我大量引用工程图片和REVIT三维模型,以更形象的方式展示空间和面积关系。在“土方工程计量”一节,则在讲授中引入广联达GJT软件三维模型,通过模型的动态演示,使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掌握“沟槽底净长”、“室内回填”、“基础回填”等相对抽象的概念。
4.紧跟行业岗位需求,以造价师职业技能为标准
本课程的政策性及区域性很强,行业规范及标准的不断更新,另而课程的知识体系又较零散,因此如果仅仅依靠教材,不仅教学内容滞后,阻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,而且学生很难得到系统充分的锻炼。比如学生会算某个单独的构件,但是还原到一个具体工程项目中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计算了。因此,在课堂教学中,我以就业为目的,以学生为主体,以造价师职业技能为目标,加强对行业规范及标准的学习,加强课程系统化,防止碎片化,比如以施工图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为主线,在完成预算工作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。同时注意如果行业有最新研究成果应及时引入到教学内容。
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思考探索,也不断地有着新的领悟和思路,以此总结教学方法和思路,希望能对以后课堂教学的改进有所帮助,提高课堂教学效果。